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三峡项目”在渝召开工作会议

时间:2011-08-30   文章编辑:科技处   文本大小:【 |  | 】  【打印

会议现场

8月22-23日,成都山地所承担的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控制试验示范”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三峡库区低产坡地改造与面源污染减控技术示范”(以下合称“三峡项目”)在重庆举行工作会议,重点就项目如何统筹,整合科技力量,集中集成示范,加强成果推广等方面展开了研讨。结合山地所“一二五”规划,对“十二五”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与安排。山地所副所长文安邦研究员、科学顾问张信宝研究员、项目负责人贺秀斌研究员以及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中科院植物所等合作单位近30位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

项目负责人贺秀斌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十二五”期间“三峡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分工,围绕“坡面侵蚀链形成机制、土壤对面源污染物吸持与释放阈值、消落带植物功能及演变与土壤侵蚀、泥沙淤积动态等重点研究内容”和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和研发,并针对如何在项目执行中完成并达到山地所“一二五”规划中的“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重大突破的考核目标要求,从科学目标、关键技术突破与试验示范、基础平台建设等方面交流了初步设想。

与会的科研人员根据课题任务内容,就项目如何形成新思想、建设观测平台和科普基地、解决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突破、更好服务库区重大工程与需求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就项目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文安邦副所长在交流中肯定了项目团队“十一五”在三峡库区取得的成绩,建议项目团队围绕“后三峡规划”等国家重大工程,对三峡库区科研工作进行系统集成,形成长期研究计划;加强忠县站观测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推动国家级台站和科普基地建设;整合现有的技术模式、集成科研成果形成技术体系或部门规范,并通过实体模式的推广示范与效益评估,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对库区的科技支撑能力;做好科研成果、关键技术的社会宣传等方面工作。

会上,文安邦副所长还传达了山地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院党组扩大会议精神务虚会部署,对所“一二五”规划中的“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重大突破的各项考核指标进行了具体分工,确定了时间节点,落实了责任人。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99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