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第二届丝绸之路减少自然灾害风险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培训班成功举行

时间:2025-11-06   文章编辑:中巴中心   文本大小:【 |  | 】  【打印

    10月21日至11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简称“中巴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山地灾害风险防控教席联合承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减少自然灾害风险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培训班”在成都举行。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泰国、阿塞拜疆、越南、乍得、伊朗等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及非洲联盟、亚洲备灾中心等相关国际组织的30名海外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中巴中心主任苏立君研究员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他强调,本次国际培训班是“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精神的具体体现,旨在为沿线国家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交流平台,共同探讨自然灾害风险防控的关键问题,分享我国防灾减灾经验,助力区域减灾团队人才培养。中巴中心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区域标志性的国际合作平台,已成功举办14期防灾减灾、气候变化与环境效应相关领域的短期技术培训班,并逐渐形成培训品牌,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灾害风险防控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培养科技人才。

    本次培训围绕“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灾害防治新技术及应用”和“灾害风险与可持续发展”三大主题,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地理资源所、新疆生地所,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重庆行政学院,荷兰屯特大学,巴基斯坦哈里普尔大学等中巴中心重要合作机构的16名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课程内容涵盖灾害预测判识、风险评估、工程治理、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并结合室内授课与实操训练,全面提升学员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培训期间,学员积极提问,交流互动频繁,学术氛围浓厚。

    为增强学员对自然灾害防治工程的直观认识,培训班还组织学员赴四川省北川、映秀、叠溪和龙池等地的典型滑坡泥石流防治工程点、古滑坡遗址及地震次生灾害现场开展了为期4天的野外实景授课和研讨。通过实地考察与讲解,学员深入了解了各类山地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并撰写了调研报告。培训结束后,培训班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本次培训系统提升了学员在自然灾害防治与预警预报方面的专业能力,加强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为构建区域自然灾害防治合作网络、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培训班合影

专家授课

培训现场

野外实景授课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13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