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中巴中心“无人机遥感理论与灾害管理实践培训班”在伊斯兰堡举行

时间:2025-11-24   文章编辑:中巴中心   文本大小:【 |  | 】  【打印

    为推动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灾害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助力“中巴经济走廊”提升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技能力,11月17日至20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简称“中巴中心”)与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无人机遥感理论与灾害管理实践国际培训班”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举行。来自巴基斯坦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及科技企业的2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在开班仪式上,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穆罕默德·伊尔凡教授代表校方致辞,并强调,无人机技术在现代科研与灾害管理中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鼓励学员珍惜此次机会,积极向中国专家学习,提升技术应用能力。中巴中心执行主任洪天华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中巴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巴中心已在巴基斯坦开展多项防灾减灾、数据共享与应急响应主题培训,将持续为区域灾害韧性建设贡献力量。

    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系统全面,涵盖无人机遥感基础理论、数据采集处理及灾害监测评估等核心模块。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时丕龙副研究员、黎东高级工程师,中巴中心纳齐尔·巴扎伊特别研究助理,以及国立科技大学的贾伟德·伊克巴尔教授、沙希德·纳瓦兹·汗助理教授等专家联合授课。课程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具体包括无人机系统介绍、遥感传感器原理、飞行规划、数据预处理、三维建模及典型灾害案例实战分析,全面提升学员的技术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按照伊斯兰堡地区严格的无人机空域管制要求,培训班在国立科技大学校区组织了外场飞行与数据采集实操,系统指导学员掌握从数据获取到图像处理及分析应用的全流程技术方法。案例研讨环节聚焦巴基斯坦Attabad湖洪水风险评估、Shisper冰川湖溃决风险模拟分析等本土灾害情景,增强了培训的本土适应性与实践指导价值。

    培训期间,学员们还参观了国立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园区,与初创科技企业负责人面对面沟通,了解了高新技术在巴的实际市场应用。结业仪式上,穆罕默德·伊尔凡教授与洪天华研究员共同为学员颁发培训证书。学员反馈显示,培训内容实用性强,尤其在数据处理方面的详细讲解,有效解决了以往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此次培训是中巴中心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推动科技合作与能力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显著增强了参训人员在灾害监测、应急响应与灾后评估中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的能力,为区域灾害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与人才支撑。

培训班合影

开班仪式

无人机操作现场教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13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