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统计数据

成都山地所年鉴2022

时间:2022-04-20  来源: 文本大小:【 |  | 】  【打印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山地所”)由196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西南地理研究室发展而来,1966年2月建成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西南分所,1978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1989年实行中科院、水利部双重领导并采用现名,2002年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2015年进入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特色研究所首批试点,并于2018年8月通过验收正式运行。

成都山地所是我国唯一山地科学综合研究机构,以“认知山地科学规律,服务国家持续发展”为使命,立足地球表层系统科学前沿,以山地灾害研究为引领、以山地环境、山区发展和数字山地为特色,致力于为“增强我国防御山地灾害能力、保障山区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提高创新能力,在山区减灾、山地生态屏障、山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提升山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智库作用;加强科技联盟协同机制建设,形成科学-技术-工程-用户紧密关联的科技服务创新链条,成为国家不可替代的山地科学研究骨干引领力量,进入国际一流的山地科学研究机构。

成都山地所设有中科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山区发展研究中心、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等4个科研单元和四川省山区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转化平台,建有公共技术中心、山地科学数据中心、学术期刊中心三个支撑平台,建立了以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等3个国家重点野外台站和其他6个院所级野外观测台站构成的长江上游-西藏高原环境灾害与生态安全观测研究网络,建有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应急测绘技术创新中心、自然资源部西南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与综合整治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共建平台,牵头主建了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加德满都科教中心山地分中心,设有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中国委员会秘书处,主办有SCI期刊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和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山地学报》,建有480m2的科技展馆。

截至2021年底,成都山地所共有在职职工278人。其中科技人员162人、科技支撑人员58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58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76人,全所进入创新岗位262人。

成都山地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生态学、土壤学和岩土工程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土壤学和岩土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资源与环境和土木与水利等两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培养点,并设有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345人(其中硕士生152人、博士生193人)、在站博士后33人。

2021年,共有在研项目810项(新增237项)。其中,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43项(新增9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项、重大项目1项、国家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2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6项(新增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新增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新增1项)、承担课题8项(新增1项),承担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题2项、承担课题11项(新增1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2项;主持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1项、课题2项,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5项,重点部署项目2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4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286项(新增91项)。

全年以第一单位发表学术论文297篇。其中Nature、Science和PNAS及其子刊论文3篇,SCI论文190篇,EI论文16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2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软件著作权18项,出版科技/科普专著6部,山地绿色覆盖指数研究成果入选《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1)》。“川藏交通廊道山地灾害防治理论与关键技术”获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并与“泥石流灾害预判与综合防控关键技术、‘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国际计划”等入选首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大会”重大推广项目。

2021年,面向我国西部山区重大工程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不断完善“科学-技术-工程-用户”一体化的科技创新链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一是着力加强与西部战区联合参谋部、国家减灾中心、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中电建成勘院、中铁文旅集团等的合作,签署合作协议7项;二是持续加强与国铁集团在川藏铁路山地灾害风险防控与工程安全方面的合作,成果得到全国政协、科技部的调研肯定;三是西藏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得到自治区政府高度肯定;四是联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申报的“云南省元谋县金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获批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园;五是支撑应急减灾需求,选派80余人次参与国内10余次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减灾赢得应急部、西部战区和相关省份的肯定,顺利举办重大山地灾害防治技术及预警高级研修班。

聚焦“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重大需求,持续实施“人才-项目-基地”的国际科技合作,积极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国际合作新模式。积极推进中巴地球科学研究中心、加德满都科教中心山地分中心、中意联合实验室(筹)等建设,通过国际防灾减灾科学联盟、国际减灾学会等聚集国际科技力量,第一届“中巴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被国家发改委遴选为中巴70周年建交国家重大行动,成功召开2021年度中科院-国际山地中心战略研讨会,国际山地中心中委会发挥“1+5”组织优势推进双边合作并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成都山地所挂靠有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四川省地理学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山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水文专业委员会、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地质分专业委员会、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等。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连续9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山地科学专题营活动连续六年获中国科协表彰。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99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