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亮点
研究亮点

成都山地所在三峡库区面源污染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1-02-01   文章编辑: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   文本大小:【 |  | 】  【打印

  三峡水库消落带作为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交错带,与库区水质状况及长江中下游水环境安全之间关系紧密。由于库区人地矛盾尖锐,消落带农用坡地管理粗放,对库区水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土壤环境研究团队依托中科院三峡库区水土保持与环境研究站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原位观测试验,并在库区面源污染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在中国科学院三峡库区水土保持与环境研究站建造消落带坡地径流小区,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农用地(玉米)原位观测试验。通过观测淹没期(10月至次年3月)、出露阶段(3月至9月)土壤养分释放量、地表径流、壤中流氮磷流失量,对比分析不施肥、减量施肥和常规施肥研究面源污染机理与规律。 

  结果表明,消落带出露阶段,农用坡地养分随径流流失的通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氮以壤中流流失为主,常规处理壤中流总氮流失量占总径流流失量的比例为85.9%;磷以地表径流流失为主,常规处理地表径流总磷流失量占总径流流失量的比例为84.7%。消落带淹没阶段,硝态氮的释放量(5.4 kg/hm-2)高于出露阶段地表径流流失量(2.71 kg/hm-2),但低于壤中流流失量(22.53 kg/hm-2);可溶性磷的释放量(12.09 kg/hm-2)远高于径流总流失量(0.98 kg/hm-2)。这说明淹没期土壤养分(特别是磷)向水体的释放是库区一个不能忽视的养分流失途径。进一步研究表明,降低施肥量能有效消减消落带农用坡地氮磷向水体的迁移。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发项目(2017YFD08001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30750)、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2017ZX07101001)和中国科学院重要人才计划项目的联合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gee.2020.107108 

三峡库区消落带野外径流小区试验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99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