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在支部,创造力也在支部
成都山地所“支部建设”为重点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
成都山地所党委办公室 2010.11.22
成都山地所自2010年6月启动“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在院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我所党委紧密围绕“创新2020”战略目标和如何实现“九个转变”,认真贯彻《中国科学院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切实担负起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领导责任,结合我所实际,在所层面和支部层面都开展了多次讨论和精心部署,形成了《成都山地所“创先争优”活动总体方案》及以支部为特色单元的支部活动实施方案。目前,各支部已进入全面争创阶段,严格落实本支部活动计划,主动而持续地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建立学习型支部
在三期创新中,我所涌现出大量的优秀共产党员,所党委“七一”的表彰活动对我所党员产生了重要的激励作用和勉励作用。乘此东风,山地灾害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在2010年7月上旬开展了“学习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活动,将所评选表彰出的支部及个人先进事迹材料通过电子邮件或QQ群,组织支部全体党员进一步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深入体会共产党员“五带头”内涵。11月,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将开展向革命老党员学习的系列活动。请川师大历史系著名教授刘达永作报告,并为每个党员购买中国历史简本“中国通史浓缩版”一本和电视连续剧“江姐”影碟一部,学习老一辈共产党员的事业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学生党支部在内部开展了“优秀共产党员”选举活动,服务与支撑党支部开展了“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演讲活动,彰显了优秀共产党员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党员干部带头“创先争优”,推动研究室发展
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开展“讲团结,讲奉献,讲实效”的三讲活动和“一帮一”活动。支委和党小组长在自己所在的台站研究室以实际行动带头关心同志,带头承担公益事情的实施,带头申请课题项目,发表文章和申报成果奖励等。另外,指定科研能力强的党员同志扶持需要帮助的同志,争创绩效。一名党员研究员至少帮助一名年轻党员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示范推广,现已经落实了联帮人员。支部书记张丹带头行动,已经指导曹洋同志写出3篇文章,一篇英文文章(国际会议论文);一篇中文文章已被核心期刊录用(安全与环境学报),目前修改中;一篇英文文章正在修改待投中。吴艳宏研究员指导新来我所的年轻博士余东,长期出差野外,指导试验,已经获得初步成效,余东同志积极申请课题,自主联系试验室,并长期在外地进行试验工作。
该支部还计划开展一名非党员研究员和一名年轻党员配对交友的“一对一”活动,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提高非党员的政治素质,提高年轻同志的业务能力的效果。
台站在哪里,“创先争优”就在哪里
覆盖长江上游的野外台站是我所的重要特色,也是党支部开展活动面临的挑战之一。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党支部根据2010年表彰的优秀党员均衡分布在野外台站的情况,借在野外工作的机会,凡优秀党员在有3人以上团队工作时,交流经验,现身说法,带动争优,共同进步。“台站在哪里,创先争优就在哪里”的创新模式为支部开展活动时处理成员地域分离的矛盾提供了新思路。
以“青年党员俱乐部”为平台,全面提升青年党员思想素质
山地灾害重点实验室党支部青年党员人数众多,青年党员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交流圈子主要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形式分散、单一,容易导致主导信仰意识逐渐淡泊,思想、生活和工作疑惑难以及时解决,科研、管理和重大战略信息滞后,生活激情和工作活力不断散失,创新文化生活不足等现象。2010年7月到11月,支部通过组建QQ群、专题讲座、沙龙活动、典型交流、红色教育、专题报道等方式,开展思想讨论、素质讨论、学术讨论、生活讨论、信息讨论等,全面提升青年党员科研业务能力、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的活动内容,促进每位青年党员以“五带头”的标准切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搭建青年党员广泛交流的平台,积极营造出和谐、温馨和幸福的工作氛围,为提高青年党员的思想素质、工作活力和科研创造力提供支撑和保障。
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关注女党员身心健康
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将于明年3月请老党员刘淑珍同志给女党员现身说法,开展谈心交流,帮助本支部女党员树立健康的婚姻观,爱情观,正确处理家庭和事业的关系。现已着手筹划。
积极筹划“十二五”科研项目,迎接“创新2020”
山地灾害重点实验室支部绝大多数党员同志都是本部门科研工作的中、青年骨干,承担或参加了大量的科研项目。2010年既是“十一五”科研项目总结验收之年,又是“十二五”科研项目策划动作之年,是科研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从2010年9月起,该支部组织支部全体党员积极总结创新三期工作,学习研讨山地所“十二五”战略规划构想、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科学院“创新2020”主要精神。结合重点实验室“十二五”战略规划和学科发展方向,目前正全面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亚洲泥石流研究中心和山区减灾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的申报工作,积极筹划“十二五”科研项目,调动全体党员的积极性,迎接“创新2020”。
创先争优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与海螺沟磨西镇王家堡村党支部联合建成兄弟支部,已经达成意向协议,由支部党员科技人员出技术,发挥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专业特色,指导支持该村发展食用菌生产(金针菇等),同时,王家堡村派员来成都学习,建立长期服务交流关系。